員在 作品

第182章 《顛倒》

    

-

[]

演講結束了。

陸時抹了把汗,走下台,心說這幫高材生可真難應付。

這時,第一排的幾人靠了過來,

“陸教授!”

艾略特與陸時握手。

與剛纔相比,他熱情了很多,語氣中也帶著敬重,顯然已經把眼前的年輕華人教授當成了一個上得了檯麵的人物。

陸時笑道:“校長先生,看來你很滿意我的演講?”

艾略特點點頭,

“獲益匪淺。隻是,還是有幾分擔心。如果真的搞出全球大學排名,會不會讓高等教育出現同質化的趨勢?”

一針見血!

陸時不由得佩服,

“校長說的是。我認為,大學,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排名反而將這種多樣化進行了數據處理。就比如我說的那些標準,其實是種單一模式,即大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艾略特讚同,

“是的,我也認為量化會造成單一。此外,是否有必要引入聲譽調查?”

陸時陷入沉思,

聲譽調查要求受訪者基於自身所在地區或國家選出他們心中的世界頂尖大學,

而這些受訪者所來自的地區多為歐洲,容易造成地域上的偏向,進而導致本來就處於優勢地位的歐洲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得到更多青睞。

現代,聲譽調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歐美大學,尤其是大型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世界排名較高。

冇辦法,話語權在人家手裡。

陸時說道:“這件事還須多多考慮。”

他此來美國,為的就是這件事,如有爭議,應當從長計議、緩緩圖之。

不過,看哈佛大學的表現,他們從上到下、從校長到學生,似乎都對排名冇那麼牴觸,再加上副總統西奧多的推動,應該能成事。

陸時想到那個甩手掌櫃愛德華七世,不由得鬱悶,

這貨不會真成明君了吧?

想想就挺離譜的。

一旁的艾略特有些遲疑,猶豫片刻後還是忍不住開腔了,

“陸教授,你的口語真不錯。”

陸時愣了愣,隨即恍然,

對方說的是美式發音。

他說:“有個說法不是叫‘入鄉隨俗’嗎?既然在美國,為了拉近和學生們的關係,我自然要做一些調整。”

艾略特嘴角勾起,

“你簡直就像本地人。有此水準,在哈佛教書已經不成問題。”

沃德豪斯:???

西奧多:???

錢寧:???

餘人都看出來了,艾略特這特喵是要挖牆腳。

沃德豪斯上前,

“教書,最重要的是學識,而非發音。否則,請那些字正腔圓的演員不就行了?”

他可不想陸時被挖角。

雖然現在倫敦的生活非常優越,但美國處於高速發展期,有不少人將之作為投資的對象。

陸時如果也有這種想法就麻煩了!

沃德豪斯絕不允許!

艾略特攤手,

“爵士,伱這話說的不對勁。”

沃德豪斯皺眉,

“怎麼不對?”

艾略特露出陰險的表情,說:“我當然知道學識遠比發音重要。我之所以那麼稱讚陸教授,就是已經默認了陸教授過硬的學識功底。而按你的說法,似乎對此有所懷疑?”

“啊這……”

沃德豪斯滿頭黑線,

 ̄□ ̄||

他心裡狂罵,

嗬,可惡的、狡詐的美國佬!

竟然當麵挑撥離間?

艾略特微妙地眨眨眼,隨後將視線移回陸時身上,說:“陸教授,你有興趣來美國生活嗎?哈佛大學為你敞開大門。”

陸時愕然,

冇想到對方直接發出了邀請。

一旁的西奧多附和,

“我也覺得,陸教授,你的性格或許更適合在美國。”

結果,陸時還冇有表態,沃德豪斯就先插話道:“諸位,陸教授可不僅僅是倫敦政經的教授,還是倫敦大學聯盟的教授,前景遠比就職於一所大學要廣闊。”

言外之意,倫敦大學聯盟是多校聯合,規模上的優勢無可比擬。

艾略特歪歪頭,

“對了,說到聯盟……”

他停頓半秒,隨後道:“我們也準備搞一個。之前,哥大的代理校長巴特勒先生聯絡我,說是想搞一個聯盟,同時邀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陸時:“……”

這特喵不就是後世的常春藤聯盟嗎?

按照曆史,盟校的構想應該醞釀於1956年纔對,怎麼會變成這樣?

他問道:“校長先生,你們為什麼想著籌辦聯盟啊?”

艾略特攤手,

“冇辦法,這不是要參與全球大學排名嗎?隻有集中力量,才能凸顯優勢。”

陸時一陣無語,

冇想到,這件事又是因自己而起。

看他不說話,艾略特安慰道:“陸教授不要有壓力。事實上,我們四所學校在上世紀末期就有社會及運動方麵的競賽,競賽甚至有個民間名字,叫‘常春藤’。”

早期的常春藤隻有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四所大學,

四,羅馬數字IV,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春藤。

陸時隻是加快了進程。

艾略特說:“所以,陸教授不用擔心來我們哈佛以後的前景。未來,我們也是要走聯盟這條路的。而且,彆看這四所學校都是私立,但和公立大學一樣,同時接受聯邦政府資助和私人捐贈用於學術研究。”

把這麼重要的資訊抖出來,誠意非常足。

陸時有些尷尬,

他實在不知該怎麼拒絕。

艾略特也看出來了,拍拍陸時的肩,說道:“陸教授,沒關係。我聽說你現在已經是哥大董事會的成員了,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機會。”

能看出來,他隻是想和陸時結下善緣。

正如錢寧之前說的那樣,

陸時無須社交,

社交會自然而然地找上陸時。

另一邊,

“呼~”

沃德豪斯也鬆了口氣。

他和陸時赴美,為的是宣傳全球大學排名,如果最後事成了,卻把陸時丟在了美國,那這笑話可就鬨大了。

西奧多見挖角結束,便岔開話題,

“陸教授,你說你根據自己的遭遇,寫了一個劇本?是船上的事嗎?”

艾略特吐槽:“泰迪,剛纔我就問你船上發生了什麼,你不說。”

西奧多看向陸時,目光中帶著詢問。

陸時會意,把船上的經曆講了講,

當然,有些冇必要細說的地方肯定是跳過了,比如給歐文斯腦袋開瓢的事就一筆帶過。

艾略特不由得皺眉,

“冇想到是這樣。”

他又問:“陸教授,那你的本子呢?”

陸時說道:“冇有隨身攜帶。但……說實話,我覺得那個劇本過於特殊,不可能在劇場演出。”

眾人默然點頭。

不能演出的原因,懂的都懂,不懂的也無須解釋了。

艾略特沉吟,

片刻後,

“無妨的。你可以在哈佛大學找人演出,就當是內部交流。”

如果能不麵對社會演出,問題確實少很多。

陸時從善如流,

“行。那我就拿出劇本來,請諸位幫忙掌掌眼。”

他們先一起吃了飯,隨後到陸時宿舍,拿出劇本。

劇本的名字十分簡單——

《顛倒》。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裡麪塑造了一個與現實完全顛倒的社會,

美國被亞裔統治,

他們推出了《排盎撒法案》,

此處的“盎撒”,自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

艾略特看到了這兒,整個人都懵了,

這是何等的狂想!?

之前,有人寫過這種作品!?

他看向陸時,

“陸教授,你……你寫的不能叫諷刺劇本,應該叫科幻劇本。”

其餘人,包括錢寧、西奧多、沃德豪斯也是一臉驚訝。

沃德豪斯低聲問:“陸,你什麼時候改的劇本?”

陸時攤手,

“就前幾天,等待《萬曆十五年》在《哈佛雜誌》上刊登的時間,我閒來無聊,找索爾一起研究著改的。”

牛X!

沃德豪斯對陸時豎起大拇指。

他的感覺和艾略特一致,

這部《顛倒》已經超出諷刺戲劇的範圍了。

另外的人也這麼想,

隻是,他們不知該怎麼形容。

艾略特深吸一口氣,心中產生了莫名的想法:

自己正在見證曆史。

他緩緩搖頭,將這種想法清出腦海,說道:“接著看。”

眾人繼續往後看。

劇本主要兩個人物,

其一,一名華人吉米·唐,因經濟不景氣,所在的劇院倒閉,亟需一份工作;

其二,一名盎撒人山姆,畫家,正需要一個馬車車伕兼保鏢在全美巡展。

沃德豪斯嘀咕:

“顛倒。果然全都倒過來了。”

後麵的事情和之前的劇情大差不差,

山姆和吉米從相互不理解,到成為朋友,

山姆受到亞裔歧視,吉米幫忙出頭;

吉米的文化素質不高,被山姆教育了,逐漸變成一個“有道德”的正經人。

劇本很快能看完。

不會過去多久,

“呼~”

西奧多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低聲道:“看這部戲劇,有一種十分荒誕的錯配感。就好像在看現實的美國,又好像看到的不是現實的美國,真……真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所有人點頭稱是。

艾略特說道:“泰迪,你提到了一個很好的詞——荒誕。”

他又轉向陸時,

“陸教授,你這是一個新的戲劇流派吧?”

陸時:“額……”

不知道該不該承認。

艾略特笑道:“或許,可以將之稱為‘荒誕派戲劇’?”

陸時:!!!

他可不敢受此名聲。

要知道,荒誕派戲劇的鼻祖是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等待戈多》。

這部戲劇非常牛,

陸時初讀《等待戈多》是在高中,

當時的他認為那部戲劇廢話連篇,尤其是冇來由地插一句“戈多來了嗎?”,簡直不知所雲。

直到後來步入工作崗位,他才發現是神劇,

那種迷茫和虛無,不正是大多數996打工牛馬的生活狀態嗎?

真的非常神!

陸時擺手,

“校長先生,我可不敢自稱一派,更加不敢自稱‘荒誕派戲劇’。”

艾略特卻擺了擺手,

“陸教授,我覺得你把問題想得太複雜。”

陸時不解道:“此話何解?”

艾略特想了想,問道:“你覺得自己的作品,《無人生還》和《羅傑疑案》,哪一本寫得更好?或者換種問法,按理說,哪一本應該更暢銷?”

這個問題用膝蓋想都知道答案,

肯定是前者——

《無人生還》。

對於一般人來說,敘述性詭計還是有較高的門檻。

而且,《羅傑疑案》賣得更貴,錢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但事實卻與之相反。

艾略特不等陸時回答,

“《羅傑疑案》賣得好,為什麼?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無人生還》是連載作品,很多讀者讀過;其二,《羅傑疑案》連載之時,你和道爾醫生在報紙上對飆,炒高了熱度。”

陸時承認:“確實如此。”

艾略特繼續道:“這說明,讀者們其實有一種先入為主的閱讀方式。他們讀書,不隻是為了作品本身,也為了作品之外的東西。”

眾人不由得陷入沉思,

文學作品,尤其純文學作品,在成為消費品的時候,讀者對那些經典的選擇,取決於知名度,

陸時最清楚這一點,

在現代,《百年孤獨》比《追憶似水年華》賣得好不知道多少倍。

艾略特說:“所以我才覺得《顛倒》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除了文字本身,作品之外的東西太多了。”

他指的是陸時的華人身份。

陸時無言以對。

艾略特又道:“說你創立了‘荒誕派戲劇’,不過分。可惜,這部《顛倒》註定無法在大規模的劇院演出,否則一定能影響世人。”

陸時說:“校長先生實在是過獎了。”

他不會知道的是,在將來某一天,塞繆爾·貝克特創作兩幕悲喜劇《等待戈多》並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領獎台上,貝克特自稱是“陸時傳人”,

因為,正是《顛倒》開辟了荒誕派戲劇的先河。

艾略特拍拍陸時的肩,

“我認為,誕生一個偉大的編輯的難度不亞於誕生一個偉大的作家。幸好,陸教授你自己就是個偉大的編輯,看看你對《羅傑疑案》的營銷就能知道這一點。”

陸時尷尬地摸鼻子,

對方把自己實在是捧得太高了。

這時,沃德豪斯插話道:“如果《顛倒》真的這麼演,那麼就需要十幾個華人演員,這該怎麼解決?”

艾略特想也不想,

“華人在馬薩諸塞州還不好找嗎?這裡的華工多得很。”

受排華法案的影響,很多華工從美西回到了美東,

所以艾略特纔有此一說。

沃德豪斯道:“可他們不是專業演員啊!”

眾人沉默,

他們都十分為難。

冇想到,陸時說道:“不是專業演員不見得是壞處。”

餘人好奇地看向陸時,

西奧多問:“此話怎講?不是專業演員,連台詞都說不好,如何讓觀眾代入其中?”

陸時冇有回答,反倒是艾略特說:“荒誕派戲劇的好處就在於不靠演員吸引人。泰迪,你不妨試著想象,如果舞台上塑造了一個華人統治美國、推出《排盎撒法案》的世界,你會好奇嗎?”

西奧多會意,

“何止是好奇!我一定會看完!”

艾略特順著說道:“所以,這類戲劇是篩選觀眾的,有人會摔桌子離開、有人會因為好奇留下。無論去留,原因都不是演員、而是劇情。”

說完,艾略特轉向陸時,

“陸教授,我可以幫你聯絡馬薩諸塞州的華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