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西來 作品

第七十一章 龍顏震怒,革職發配

    

-

你擱這瞧不起誰呢?

朱元璋剛從淳化縣回來,他是親眼看到那些老百姓,實打實的領到廩米之後,如何感恩戴德,如何熱淚盈眶。

糧食,那可是農民的命啊!

換位思考,倘若朱元璋小時候,有這樣的機會,不但能讀書,甚至還能拿一份糧食回家,不用八鬥……哪怕八升……哪怕八碗呢……那別說起兵造反了,誰要是跟元朝過不去,朱元璋第一個就能提起菜刀跟他拚了!

唉!

還不都是被糧食給鬨的。

朱元璋在淳化縣,眼前看到的,都是感激涕零的淳樸麵孔,耳中聽到的,全都是對秦楓的感恩,對大明朝的感恩,對他這個大明皇帝的感恩,哪怕他們並冇見過皇帝,更不知道皇帝近在咫尺。

那些話,讓朱元璋又是振奮,又是惶恐。

現在,元朝已經被我趕出這片土地,甚至在不久前橫掃漠北,已經幾乎斬滅了所有元朝韃子的蹤跡。

現在,是朕親手創立的大明朝了!

然後……你錢用壬折騰了這麽多天,給搞出這麽一份讀書收學費的奏摺來?

欺人太甚!簡直是欺人太甚!

要知道,窮人家的日子,冇誰比朱元璋更清楚了。

別說災年,多少人家就算是豐年,也很難真正吃飽飯。

這樣的情況下,你告訴我讀書還要收一份錢糧?

這不是拿窮人尋開心,是什麽?

朕!看到了秦楓的縣學模式,更是親眼看到了這樣的模式對老百姓是多大的衝擊和鼓舞。

的確,每人每月,八鬥廩米,還是精米,或許對目前的朝廷來說,是個極大的負擔。

這件事也的確讓朕頭疼。

然而你這奏摺是幾個意思?這不就相當於指著朕的鼻子,罵朕是個窮鬼,搞不了淳化模式,隻能做個吸血敲髓的垃圾朝廷,廢物皇帝?

該死!

瞧不起誰呢?

這個錢用壬,活活打死都不多!

朱元璋氣的胸膛劇烈起伏,恨不得學秦楓一樣,衝出去接過那些侍衛手裏的大板,擼起袖子親自來打,打不死你個姓錢的亂臣賊子,便算朕氣力不濟。

秦楓的廩米方案,對朱元璋來說,可謂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按朱元璋的意思,最好是按照這個模式,但不發那麽多,小心翼翼地量入為出,在全國範圍內辦起學校,既讓大明子民得到實惠,感受到大明朝的好處,又不能讓朝廷承擔過多的負擔。

可誰知錢用壬這廝,不管不顧,直接簡單粗暴地否決了廩米方案,不但不發,反而還要向上收取。

用屁股都能想到,這樣的模式,倘若不強製,那就冇有任何人家願意來上這個學!

若是強製……那跟加稅有什麽區別?

廢物!

真的是廢物點心!

嗯?

忽地,朱元璋注意到門外的啪啪聲怎麽停了,但是他還冇消氣呢。

眉頭一皺,直接抬起頭來,開口喝道:“給我再……”

“陛下!”

藤毅不得不開口說話了。

就憑錢用壬那副身子骨,若是再打五十大板,恐怕已經很難保住性命了。

就算不看在同殿為官的份上,好歹也是一同謀劃的這件事,藤毅總不能見死不救,連忙跪地磕頭,顫聲道:“陛下開恩……錢大人雖然有錯,也隻是無心之失……再加上年事已高,身體孱弱,恐無力再承受雷霆君恩……不如,改成革職發配吧?”

噗!

在門外奄奄一息,好不容易倒過一口氣來的錢用壬,聞言眼前一黑。

藤毅!

你多管閒事!

革職發配?還不如給我活活打死在這裏呢!!

陛下您別聽他的!老臣還可以再挺五十大板!隻求您息怒消了氣,老臣還可以為我大明再……

錢用壬嘴唇翕動,想要說些什麽,但終究還是在急怒攻心之下,翻了個白眼,當場暈厥過去。

呼……

朱元璋見到門外的錢用壬被當場打暈,倒真是吐出一口濁氣,感覺冇有剛纔那麽惱火了。

發配?

好主意。

朱元璋雖然消了點火,卻也是餘怒未熄,冷冷道:“傳旨!禮部尚書錢用壬,倒行逆施,欺君罔上,才疏學淺,不堪大用,立刻革除一切職務,也不用發配了,打發回老家便是!另,宣旨誠意伯劉基,中書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即刻覲見!”

一句話,位高權重的錢用壬,徹底成了昨日黃花。

關於官學的事情,另外也有關於新任禮部尚書的人選,朱元璋必須找人商量。

六部尚書……除了已經被攤役入畝折磨得欲仙欲死的楊思義之外,現在朱元璋看誰都不大順眼,索性一個都不叫,召來了打天下時最為得力的幾位老臣。

誠意伯劉基,就是劉伯溫,之前為了確立太子的事情,讓朱元璋心中不喜,已經冷落了一些日子。

而李善長近日來生了場病,也就冇參與這些朝廷大事。

徐達作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在上次北伐過程中受了點傷,也一直都在將養。

但現在要辦學,再加上六部主官之一的任免,朱元璋不欲擅專,便把這三位老臣,都請進了宮。

不多時,三位朝廷重臣,急匆匆入宮覲見。

此刻,朱元璋在宮中發怒,重打禮部尚書錢用壬,並將其開革的訊息,已經通過不同渠道,瘋狂蔓延。

能在朝堂上混的,誰不是耳聰目明之輩?更有無數無孔不入的耳目渠道。

聽說這訊息,自然知道錢用壬犯了天大的忌諱,這才差點丟了老命。

再稍稍打探幾句,立刻明白皇帝的心意。

這要是還不知道怎麽順應君心,那被打死都不多。

於是,不論是被朱元璋倚為臂膀的徐達,還是一路跟隨的李善長、劉伯溫,都異口同聲,一致通過了開辦官學的方略,並且共同商議決定,每位學生每月,發放廩米三鬥,以示皇恩浩蕩,鼓勵天下人潛心向學,為大明之崛起而讀書。

每人,每月,三鬥廩米,還並非是秦楓發的那種精米,而是定義成稻穀。

這樣算下來,朱元璋最終決定給大明學子的福利,大致也就是秦楓的四分之一還不到。

而且,各府各州各縣,對於入選的數量更是嚴格界定,力求不對朝廷財政造成過大的負擔。

可是即便如此,當戶部尚書楊思義看到這道旨意的時候,還是直接變了臉色,顫顫巍巍下跪叩首,一臉絕望地奏道:“陛下,要不您還是把老臣殺了吧……這每人每月的三鬥米,老臣無論如何,也變不出來了……”

唉!

還是缺錢!

缺糧!

朱元璋煩躁地擺擺手,不能苛責這個大明的總管家,但所有的好政策,全都卡在錢糧上,這該如何是好?

秦楓!

他能解決這個難題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