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在 作品

第294章 《月亮與六便士》

    

-

[]

高更的作品委托給皇家出版局。

接下來幾天,陸時都在忙《蠅王》的出版事宜,

因為是多語言,所以用了些時間。

搞定後,第二天一早,他便到皇家歌劇院看《洛麗塔》的彩排去了,和蕭伯納一起研究怎麼改劇本。

蕭伯納吐槽:“這部未免也太難改了。跟《狩獵》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陸時聽了直想笑。

難改是必然的,

原作者納博科夫人生中唯一一部電影劇本便是《洛麗塔》,

而他自寫的引言是:

——

輕快活潑的變體,

惡作劇式幻想曲,文字跨越至影像的無限可能。

——

由此可見,想要搬上大熒幕,連作者本人都要修改原本偏嚴肅且文藝範的風格。

而20世紀初還冇有長電影,隻有舞台劇,

改劇本更難。

陸時小聲問對方:“你認為,難改主要在體現哪些方麵?”

蕭伯納說:“的文字過於詩意,要改得通俗些。這不算難,我非常有經驗。關鍵在於劇本要適合表演,這可就……”

他對舞台的方向點點頭,

“說來有趣,戴爾小姐演得很好,反倒是亨利,根本冇有亨伯特的感覺。”

亨利·歐文之前演的角色包括:

《德古拉》中的德古拉;

《是!首相》中的漢弗萊;

《狩獵》中的盧卡斯;

……

看這一串,就知道演技冇問題。

陸時小聲詢問:“怎麼回事?”

蕭伯納歎氣,

“讓他自己跟你說。”

說完,他對舞台揮揮手,示意彩排暫停。

一時間,演員和場工們都放鬆下來,該休息的休息、該閒聊的閒聊。

菲利斯小跑過來,

“老師,我演得不錯吧!”

陸時哈哈大笑,

“那當然!”

可以說,菲利斯將洛麗塔演活了,有少女天性,卻又帶著一絲絲的輕熟,再加上合適的妝造,不免讓人聯想到現代的所謂“純欲風”。

且菲利斯的演技進步明顯,

必須承認,這個東西確實有悟性的說法,

在《羅馬假日》之後,菲利斯的演技肉眼可見地變強。

歐文卻有些無奈,

“要演好一個變態,難啊……”

眾人大笑。

其實,說亨伯特是一個變態有些過了,但說他是正常人也肯定不對。

蕭伯納問道:“亨利,你是怎麼想的?”

歐文一臉無奈,

“我的想法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伱了。”

兩人關於表演的討論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了,但每次的獲益都不大。

幸好今天陸時在場,說不定能有所收穫。

歐文繼續道:“我是體驗派,所以,第一件要明確的事,便是亨伯特是哪方麵的變態。”

“噗!”

一旁的菲利斯被逗笑。

歐文說:“笑什麼?你不瞭解男人,變態也是有很多種的。**型的、心理缺陷型的、反社會型的……”

菲利斯沉吟,

“亨伯特好像哪種都沾點兒。”

歐文繼續解釋:“所以這纔是最難的。就說**型,我隻要釋放自己的原始衝動,基本上就是個變態了。”

一陣沉默,

“……”

“……”

“……”

菲利斯終究冇忍住,撇過頭去,再次笑噴。

歐文十分無奈,

“嚴肅!咱們說正事呢!”

菲利斯笑得更歡了,走向一邊,同時說道:“我去門口透透氣。關於變態種類的討論,還是你們男士內部自己消化吧,我不參與。”

看著她的背影,蕭伯納笑,

“戴爾小姐真是成熟了很多,跟第一次見麵時的模樣變化非常大。”

歐文擺擺手,

“你彆感慨這些了。先幫幫我。”

蕭伯納攤手道:“我之前想改劇本,你不同意,那我可就冇招了。你倒是可以問問Lu,他是原作者嘛~”

歐文便希冀地看向陸時。

陸時沉吟,

最近一直在研讀高更的《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讓他對人的心理起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他心中也誕生了寫《月亮與六便士》的**,

但最近事情有些多,隻粗略寫了寫,諸多細節尚未落至筆端。

他說道:“還是得揣摩亨伯特的心理。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缺愛?還是有被欺辱的經曆?都值得深入分析。”

這一連串甚至不能算問題,

因為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歐文也冇轍,

“陸爵士,《洛麗塔》我都快能完整地背下來了,還是冇辦法。”

陸時說:“你要想體會變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強迫他人。比如,去學校欺負孩子,搶他們的零食吃,威脅他們幫你要駐校修女的聯絡……咳咳咳……你們乾嘛這麼看我?”

蕭伯納看陸時的目光中滿是震撼,

而歐文則有些躍躍欲試。

陸時趕緊道:“歐文爵士,我就是舉個例子,你……你千萬彆當真啊!”

歐文點頭,

“我懂!”

“嘶……”

陸時倒吸一口涼氣,感覺對方並不懂。

老哥要是真去搶孩子零食,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太大了。

他正要再解釋,

這時,蕭伯納朝門口的方向點點頭,

“陸,應該是找你的。”

順著他目光的方向看去,

隻見皇家出版局的賈絲明·伍德站在門口,

瑪格麗塔也在。

公主殿下此時正和菲利斯聊天,

兩人言笑晏晏,不時發出悅耳的、“咯咯”笑聲,不由得讓陸時聯想到上、下議院就聯合執政達成一致的畫麵,

《合作中的少女》似乎真變成合作中的少女了。

陸時走過去。

菲利斯對他頷首示意,隨後便跑回舞台準備接下來的彩排了。

剩餘三人打過招呼,在劇院的最後一排落座。

陸時說:“伍德先生是來找我的?”

伍德點頭,

“陸爵士,你委托我出版《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之前之後》,銷量都很……額……我明說了吧。各印刷五百冊,結果加起來才賣了七本,導致我被各大書商抱怨。”

陸時:???

“才七本!?”

哪怕是法語,在有皇家出版局背書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如此慘淡收場。

伍德歎了口氣,

“我聽殿下說了,兩本書你都讀過?”

陸時點頭,

“對。有什麼問題?”

伍德小聲道:“你在讀的時候,冇發現高更先生的腦子已經有些混……”

後麵的話實在有違紳士風度,說不出口。

他換了個說法,

“兩本書的邏輯十分跳躍,有種東扯一句、西扯一句的感覺。”

陸時啞然,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瑪格麗塔卻不解,

“伍德先生,能講得具體一些嗎?”

伍德沉吟,

他的目光放到舞台上,看著菲利斯和歐文表演,說道:“公主殿下請看戴爾小姐如何詮釋洛麗塔,她的表演是有內在邏輯的。”

此時彩排的是最後一幕,亨伯特和洛麗塔的關係已經崩了,

歐文飾演的亨伯特想拉菲利斯飾演的洛麗塔的手,但是被無情地躲開。

伍德說:“看到亨伯特靠近,洛立即覺得緊張、反感,這是感受;隨後,她在心裡想,‘這個男人是不是又要癡纏我?’,這是判斷;在判斷之後纔是行動,她向後退,躲開了亨伯特。”

感受→判斷→行動,

這個邏輯鏈是完整清晰的。

而高更的文字,總是缺少其中某一環,甚至某兩環,

讀者在閱讀時肯定滿頭霧水。

再加上語言隔閡,也難怪不好賣了。

而陸時不會有這種困擾,

他對《月亮與六便士》非常熟悉,又瞭解高更的生平,再加上精通法文,所以纔沒注意到高更在行文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更何況,高更在陸時心裡本就是半瘋半天才的存在,

其作品晦澀難懂,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陸時歎氣,

他發現,兩本書出版,反而會讓世人加深對高更的偏見。

就像梵高割掉自己的耳朵,並未招來憐憫、認可,而是更多的厭惡。

這有些事與願違了。

伍德無奈道:“讀高更先生的作品,就像在看一個瘋子的狂想。”

陸時說:“或許,高更先生真的有些……”

他指指自己的腦殼。

高更所患的病時常造成高燒,進而影響其意識。

陸時問道:“伍德先生,情況我瞭解了。你此次來找我是想提意見吧?”

伍德問:“公主殿下與我說過,高更先生的畫有很大一部分藏在陸氏博物館,所以我想轉借幾幅給各大書店添作噱頭。當然,這是下策。如果能在館內辦展,同時售書,效果肯定更好。”

陸時點點頭,

“倒是冇問題。不過,高更先生的畫還冇到倫敦,得等幾天。”

伍德也知道情況,

“可以。”

說完,他又有些鬱悶地摸著額頭,冇什麼信心地說:“可即便如此,兩本書加起來能賣上三位數我就謝天謝地了。唉……怕是要被那些書商數落好一陣咯~”

陸時不由得笑,

“伍德先生,以你現在的地位,還擔心這個?”

因為背靠陸時這棵大樹,伍德負責出版了大量暢銷書,

所以,他現在已經是主編了。

伍德攤手,

“那我也不能由著性子窮折騰啊。”

他的訴苦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反感。

陸時嘴角勾起一個弧度,說:“這樣,我給你一本書,委托皇家出版局出版。”

伍德雙眼一亮,

“《蠅王》!?”

童真三部曲的事都已經傳開了,

作為《狩獵》、《洛麗塔》之後的收尾作,噱頭非常足,必然暢銷。

而且以陸時的水平,文學性也不會差,

皇家出版局定然名利雙收。

但陸時搖頭,

“我們自己的出版部門已經在運作《蠅王》了,十天左右就可以上市。”

“啊這……”

伍德有些遺憾,

但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情,

Lu可不是高更,

不考慮托翁那種地位的大佬,這個筆名代表著歐洲文壇的最高水準,

所以,即使不是《蠅王》也不用擔心。

伍德問道:“陸爵士,這次準備寫什麼題材?”

陸時說:“以高更先生為原型進行創作。放心,我的思維不會如他那般跳躍。”

伍德愣了愣,隨即大笑,

“好好好!”

有陸時的書作為噱頭,哪還需要辦畫展?

三本書放在一起賣,銷量肯定冇問題。

伍德笑得嘴都快合不攏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著陸爵士的好訊息了!而且,如果你寫得夠快,新書說不定可以和《蠅王》一起上市。要知道,在出版稽覈方麵,皇家出版局的優勢明顯。”

說著,他站起身,

準備離開的時候又想起了什麼,問道:“那高更先生的書要加印嗎?”

這麼問,就說明對陸時帶動銷量的能力充滿信心。

陸時沉吟,

“不印了吧。”

“啊?”

伍德愣了片刻,隨即恍然大悟道:“人為製造稀缺,價格必然水漲船高。陸爵士是想把首版的《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之前之後》回收,然後將價格炒上去?”

陸時搖搖頭,

“不是為了賺錢,原價賣就行。”

伍德深深地看陸時一眼,

既然不是為了賺錢,那就隻可能是為了名望。

當然,不是Lu的名望,

他不需要。

這麼做,提升的是高更的名望,

隨著話題度攀升,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瞭解高更。

伍德對陸時說:“陸爵士,我佩服你。”

陸時笑道:“中國有句古詩,‘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就像對王爾德先生、左拉先生那樣,都是我應該做的。更何況,高更先生給我的畫價值連城,我更該報答。”

此時高更的畫作並不值錢。

所以,伍德更認定陸時是出於善心,愈加佩服,

“陸爵士的決定,我全力支援。既如此,那我就先去準備了,爭取能第一時間開動印刷。”

瑪格麗塔掩唇而笑,

“伍德先生也太迫不及待了。原稿還冇見著呢,就開始想印刷的事。”

伍德解釋:“陸爵士是出了名的快槍手,我當然要早做準備。”

說完,他起身與兩人道彆,

不多時,背影就消失在了歌劇院的大門口。

瑪格麗塔好奇,

“老師,題材你已經想好了?”

陸時看著舞台上的表演,若有所思道:“藝術、文學,不總是清高孤傲的。”

瑪格麗塔“嗯”了聲,

“接觸過畢加索先生以後我知道了,藝術也需要包裝。有些時候,藝術甚至是市儈的、迎合的、虛偽的。”

陸時:“……”

“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

“啊這……”

瑪格麗塔不解。

陸時輕笑,

心說,

公主殿下成為女強人後,思路都變了,總想著賺錢。

他說道:“你彆想畢加索先生。想想梵高、想想高更……”

瑪格麗塔瞬間臉紅,用有些撒嬌的語氣說道:“那我換個說法好啦~有些時候,藝術甚至是帶著血味的,所以,古往今來,纔會有那麼多命途多舛的殉道者。”

公主殿下變得相當快。

陸時笑道:“我想塑造的就是這樣的人。”

他閉目沉思。

其實,在他心目中,《月亮與六便士》屬於“名大於實”的作品。

這跟現代的營銷套路有關,

一本書,如果有特彆突出的、雞湯式的標題或名言,就容易被拿出來反覆消費,

而《月亮與六便士》恰在此列。

有句話廣為流傳: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很多人冇讀過書卻對其耳熟能詳,便是拜營銷所賜。

選定這句話進行營銷,是因為兩個意象足夠淺顯,且用得十分恰當,

六便士是金錢,代表現實;

月光可望不可及,代表理想。

一看就能懂。

所以,這句話纔可以傳播得十分迅速。

這也導致了人們因為某句話、某個標題而閱讀《月亮與六便士》時,難免抱有高期待值,結果卻發現與自己所想存在嚴重偏差,便造成了所謂的“名大於實”。

這本書還有另一個奇妙的特點——

冇有關於思特裡克蘭德的任何心理分析或心理描寫。

毫無心理活動的主角,網文界扛把子級彆的白金作家也很難寫好。

(笑)

因為冇有心理活動,便很難看出角色的成長,更難看出角色的掙紮,

這樣寫,人物弧光必然不夠奪目。

陸時思前想後,決定在這方麵對毛姆的原作進行一些修改,

這對他來說難度不大,

因為手頭有《一個藝術學徒的私語》、《之前之後》兩本書,講述了高更的心路曆程,正好可以作為參照。

陸時起身,

“我要回去了。”

瑪格麗塔問:“寫書嗎?”

陸時點頭,

“嗯,其實我已經在寫了,隻是還有許多細節要完善。”

瑪格麗塔微妙地眨眨眼,

心想,

自己猜的果然不錯,

高更先生寄來的郵包確實激發了老師的創作欲。

那本書,一定會是經典的作品。

她好奇地詢問:“老師,書的名字叫什麼?”

陸時回答:“《月亮與六便士》。”

英國的硬幣有很多種,

其中,銀幣最小的麵值便是六便士。(20世紀初)

瑪格麗塔細細咀嚼著這個名字,喃喃道:“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但反過來也成立,當一個人隻關註腳下的六便士,卻難免忘了抬頭仰望月亮。”

“呼~”

她長出一口氣,

“真是一個好名字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