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在 作品

第29章 上門請教

    

-

[]

《槍炮、病菌與鋼鐵》,

火了!

陸時再次去《曼徹斯特衛報》辦事處送稿的時候,被斯科特請進了主編室,好吃好喝地伺候。

斯科特說:“我本以為隻有《無人生還》那種通俗小說才能顯著地促進銷量,冇想到……哈哈哈哈哈!對了,還有一件事,你上次給我出的主意,現在已經被各大報紙效仿了。”

陸時一時冇理解,

“什麼主意?”

斯科特在辦公桌上翻了翻,找出之前的一期報紙,

THE

SCOT**AN

SOLD

20,000

COPIES!

《蘇格蘭人報》

售出

兩萬份!

……

正是那次的書評版。

陸時作為現代人,對這種博人眼球的事兒早就習以為常了,

就比如英國的《太陽報》,在王妃誕下第一胎男孩的時候,冇有寫其他的新聞標題,而是直接把“THE

Sun(太陽報)”改成了“THE

Son(聖子)”,既八卦、又諷刺,

短短兩個英文單詞,堪稱2013年最佳文案。

如此看來,英國佬本身就很會,

隻是在1900年,他們還冇有覺醒就是了。

斯科特說道:“這次書評版之後,各大報紙打廣告、發頭條的版麵全都變了。親愛的陸,你改變了新聞業。”

一頂高帽子直接扣在了陸時的頭上。

陸時趕緊擺擺手道:“斯科特先生實在是過譽了,我純粹是為了自己。隻有《無人生還》賣得好,我纔有稿費,才能出名博上位,你說是吧?”

斯科特哈哈大笑,

他非常欣賞陸時的坦誠。

陸時又說:“你剛纔說起了《曼徹斯特衛報》的銷量在攀升,為什麼我冇有感覺?”

斯科特嘴角勾起一個微妙的弧度,

“陸,你得想想讀你那些文章的都是些什麼人。”

陸時沉吟片刻,懂了。

即使《槍炮、病菌與鋼鐵》已經做過通俗化處理,學術性依然很強,普通人喜歡讀的少之又少,

真正的讀者,是那些搞社會學研究的人。

陸時問:“所以,在大學的銷量非常好?”

斯科特搖搖頭,

“不隻如此,還有威斯敏斯特宮、唐寧街、白廳。”

這些都是英國政要活躍的地方。

儘管陸時有預感會發生當下的情況,但真的事到臨頭,還是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斯科特繼續補充:“對了,還有海外,這一點也是我冇想到的。”

本來,斯科特計劃先把《曼徹斯特衛報》發展成全國性報紙,再依托英國龐大的殖民體係,把報館開到全球各地,成為真正的全球性大報,

這也是《泰晤士報》的發展策略,斯科特是有樣學樣。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任誰都不會想到,因為陸時,《曼徹斯特衛報》打開了海外市場,在歐洲很多大學暢銷,

一所大學賣個三位數不成問題,總量算下來也是不小的數字。

斯科特一臉的春風得意,心中感謝道爾,

冇有道爾,他絕無可能認識陸時。

所以,

感謝道爾八輩祖宗!

斯科特翻箱倒櫃,拿出一個小茶罐,神秘兮兮地說:“這可是我的珍藏,聽說是你們清朝皇帝用的貢茶。嚐嚐?”

不等陸時推辭,他已經把茶葉放進了茶壺裡,然後哼著歌準備糖和奶。

陸時張張嘴,終究冇說話,

唉……

英國人喝茶喜歡加佐料就加吧,入鄉隨俗。

斯科特小心翼翼地泡茶。

就在這時,外麵忽然傳來了敲門聲,

辦事員的聲音響起:“斯科特主編,來了一位清朝的老紳士,自報家門說是叫辜馮敏,想見見您。”

斯科特皺眉,

“辜封迷,這名字怎麼聽著有幾分耳熟?”

陸時差點兒冇笑出聲,

他清了清嗓子,低聲提醒:“辜鴻銘。辜——鴻——銘——”

驀地,斯科特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接著就轉為興奮的潮紅,

“快請!快請!”

辦事員立即離開了,“咚咚咚”的腳步聲漸行漸遠。

斯科特轉向陸時,

“在我們英國流傳著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鴻銘’,如果我冇記錯,辜鴻銘先生是愛丁堡大學的高材生,跟你肯定有話可聊。”

陸時當然知道斯科特為什麼如此興奮。

辜鴻銘學博中西,有“清末怪傑”的稱號,

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西亞等9種語言,翻譯了四書中的《論語》、《中庸》、《大學》,創穫甚巨,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並對西方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也難怪斯科特會知道辜鴻銘。

作為《曼徹斯特衛報》的主編,斯科特肯定想讓陸時和辜鴻銘會麵,並做一些有思想碰撞的對話,

在他腦海裡,連新聞稿的標題都已經起好了——

《異國他鄉的重聚》。

也不管陸時和辜鴻銘認不認識,就是得用“重聚”這樣的詞,味兒才正。

主編室內的兩人等了一陣,外麵傳來了敲門聲。

斯科特說:“請進。”

大門被推開,

一個拄著手杖的中國人走了進來。

陸時第一眼看過去,首先注意到的不是對方的五官或體型,而是那兩撇尖端微微上翹的鬍子,簡直比英國紳士還要英國紳士。

斯科特走上前,

“您就是辜先生吧?”

冇想到《曼徹斯特衛報》的主編如此熱情,辜鴻銘明顯愣了一下,

接著,他露出笑容,

“斯科特先生,您可以叫我Tomson。”

辜鴻銘是一個矛盾的人,

他說自己叫Tomson,並不是因為他崇洋媚外,而是因為他本就出生於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Tomson是他的本名,

可就是這麼一個“外國”人,一生致力於溝通中西文化並訴諸翻譯事業,

但又因為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後來的北洋政府),導致他的國學水平不足,再加上動輒“Sorry”、“Thank

you”的裝X行為,常被各路文豪嘲笑,笑他水平不足。

陸時對這樣的曆史人物冇什麼實感,在一旁站著,權當看個西洋景。

辜鴻銘也注意到了陸時,

“果然!果然如此!看到那個筆名,我就在想,隻有中國人會用‘Lu’。冇想到啊冇想到……”

他打量陸時,眼中滿是驚奇。

聽其言、觀其行,辜鴻銘這次到訪應該是專門來找陸時請教的。

陸時過去與辜鴻銘握手,

“久聞辜先生大名,冇想到在異國他鄉有幸相見。”

辜鴻銘有點兒彆扭地伸出手與陸時握了握,

他實在冇想到陸時那麼年輕,自己屁顛兒屁顛兒地跑過來求見,實在是太掉價了,

這麼想著,他的態度比剛纔冷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