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瑤初高禹川 作品

第797章 “走,我帶你們去見媽媽。”

    

-

漢章武元年十一月,諸葛亮送彆了前來成都出使的諸葛瑾和呂範,同時派出鄧芝作為使者前往江東答禮。

諸葛瑾是頂著祝賀劉備繼皇帝位的名義來出使的,那麼不管私底下雙方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也不管劉備是不是承認孫權的皇帝位,他都必須派出使者答禮。

至於這個使者答禮是去跟孫權達成協議,還是去臭罵孫權一頓,都可以,但使者必須要派。

這就是這年代的禮儀。

而鄧芝,顯然是知道了自己出使的真正目的,這次去江東,鄧芝的目的不僅僅是去跟孫權達成協議,同時也要在不惹江東人懷疑的情況下,對劉巴的經濟戰做出前期鋪墊。

這方麵,其實最合適的人不是鄧芝,應該是費禕.前幾年費禕出使江東去推廣紙張的時候,可是結交了不少的江東世家的,尤其是跟吳中張家的家主張溫,兩人可以說是莫逆之交。

但費禕的那次出使,雖然得到了江東世家乃至孫權的高度評價,也引起了孫權對費禕的提防,生怕費禕跟江東世家們勾連,所以這次如果再派費禕去出使,萬一引來孫權的猜忌,反而不好。

所以諸葛亮派出了鄧芝作為使者,同時也告訴鄧芝,路過荊州的時候可以去拜訪一下費禕,通過費禕引薦去溝通一下江東世家。

畢竟這種互市的事兒,最積極的人不會是孫權,反而是這些江東世家。

有這些江東世家們推動互市的話,孫權應該也不會反對,而隻要互市的事情定下來,那麼接下來的經濟戰前期鋪墊,很容易就能展開了。

畢竟劉巴這個計策毒就毒在,冇發動前,你真的會認為,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的。

為此,諸葛亮這段時間一直拉著鄧芝在府內商議,交代鄧芝注意事項,生怕露餡。

而鄧芝這個人,不僅能上陣打仗,腦子也極其靈活,諸葛亮一說目的,他大概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就這樣,在章武元年的十一月,劉備親自送彆了以諸葛瑾為首的使團,同時派出鄧芝為使,前往江東答禮。

而這個時候,兵部尚書張溪,正在戶部衙門內,跟劉巴一起對著一堆檔案皺眉傷腦筋呢。

這是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堂堂兵部尚書,不在兵部衙門呆著,卻跑到戶部衙門跟戶部尚書一起批閱公文,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怪就怪張溪嘴賤,說了不該說的話。

本來張溪就是冇事兒日常來戶部催錢的,但來的次數多了,劉巴看張溪這麼閒,非常的不滿,索性就讓張溪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事情要做,並且威脅張溪,這些事情不做完的話,兵部的錢一分冇有。

本來劉巴也就是說說氣話,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而已。

但張溪可能是真的閒出屁事兒來了,居然真的拿起劉巴案桌上的檔案看了一會兒,然後半嘲笑的說,就這麼點事兒,至於忙這麼久?!

當時給劉巴氣的.行,有本事你來!

有一說一,劉巴和張溪以往的關係,其實不算太好。

劉巴這人清高,當年連劉備都看不起,更比說張溪這種寒門出身的人了。

而張溪呢,因為曆史上劉巴這人對可愛的三爺不敬,而張溪早期投靠劉備的時候,跟張飛的關係是最好的,所以也有點看不上這個劉巴,覺得這人不過是在裝腔作勢,沽名釣譽而已。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磨合,互相之間多少有些瞭解了,也對對方的能力有了認可。

劉巴認可張溪在領兵作戰方麵的才能,而張溪也看到了劉巴主持劉備集團經濟工作的成果。

但也僅此而已。

劉巴依然把張溪算作粗鄙武夫的行列,而張溪也依然對劉巴有不太好的印象。

這一切,一直到前幾天,劉巴提出了他的經濟戰計策,張溪和劉巴之間的關係,纔算有了徹底的改善。

劉巴是專搞經濟的,他的實際操作經驗非常的豐富,但他大部分隻知道該這麼做,卻不太說得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而張溪雖然不是什麼經濟學專家,但上輩子好歹見過漂亮國是怎麼做的,對這種經濟戰的認知,好歹比法正和龐統要強一些。

所以在製定經濟戰的過程中,劉巴的想法隻要一提出來,最能引起共鳴的人就是張溪,而張溪還能時不時的幫助劉巴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讓劉巴的思路更加清晰,對經濟戰的操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實話實說,這一點,連諸葛亮都做不到。

諸葛亮是全才,但你要讓諸葛亮跟劉巴講經濟,那劉巴真的能壓諸葛亮一頭,更彆說跟劉巴互相理解對方的想法,啟發劉巴的思路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張溪和劉巴的關係慢慢的升溫,彼此正式認可了對方的能力。

但這次,張溪冇事兒來就來催錢,劉巴當時心裡就有點不平衡了。

這貨明明有那個能力,卻偏偏這麼閒著冇事兒乾不行,不能讓自己在這邊累死累活,這貨卻這麼悠哉悠哉的。

所以劉巴故意說了那樣的話,一方麵是被張溪給氣的,另一方麵也是給張溪挖坑。

結果張溪一回話,劉巴又氣了半死但好歹把這貨給逮住了,讓他幫忙處理一下戶部的那些文書。

而張溪呢有一說一,他也知道自己上當了,但話都說出去了,咬著牙也得乾呐。

可.張溪真的不懂,戶部的工作,怎麼這麼冇有條理和計劃性的?!

戶部啊,按照張溪的思維來說,如果大漢是一家公司的話,那戶部就是財務部啊.伱見過幾個財務部是看著批條給錢的?!

小公司這麼搞也就算了,反正也冇啥收入和支出。

但你都是當今天下最大的三個公司之一了,你做事都冇有點計劃性,冇有點前瞻性,人家說啥,遞個條子過來就能讓你給錢開玩笑的吧?!

企劃書呢?!

預算報告呢?!

各層級授權的簽名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事兒——財務報告呢?!

冇有財務報告,你讓門下省的那幫審計過來怎麼查賬啊?!

工部就提出了一個明年要修繕水利設施的報告,空口白牙的說需要多少多少錢修哪兒的水利設施,每個水利設施花費幾何,怎麼修,修多長時間,預計人工費用是多少,耗材費用是多少.啥都冇有,就給了一個名義,就要讓戶部撥錢?!

開玩笑呢吧?!

這個請款報告,張溪是一眼都看不下去,可偏偏劉巴自己還在那兒來回劃弄,一會兒自己內心盤算一下,一會兒去找往年的修繕資料,再打個七折,然後這錢就打算批下去了。

給張溪看的,心驚肉跳的.這是真不怕下麪人貪汙啊?!

但回頭一想,也對。

工部嘛,曆朝曆代,看似辛苦的清水衙門,其實確實貪腐最嚴重的地方,這個真的不是冇有道理的。

也就是劉巴還懂一點工部事務,這要是換個不懂的,自己心理也冇數,也不打個七折的直接批,那不是要多少錢隨便報?!

張溪實在看不下去了,趕緊的攔住了劉巴。

就這種修繕水利設施的請款單,直接給他退回去重寫就是了。

戶部也該好好的整頓一下了,哪能什麼東西都給批,連個預算報告都冇有,這不是純糊弄事兒.呃?!啥,你堂堂戶部尚書居然不知道什麼是預算報告?!

看過我兵部給你的請款單冇有,那就是預算報告。

我們兵部可是把明年預計要征召多少郡兵,其中多少是征伐的徭役,多少是募兵製要花的錢,軍械庫存現在還有多少,明年預計增加多少,每月新增盔甲兵器的鍛造數量有多少,又有多少要淘汰都一一列舉出來的,甚至還很貼心的給你留出了上下浮動的空間。

除非明年再出現類似全國總動員這樣的惡劣情況,否則的話,那些錢,足夠兵部一年的用度了。

這玩意兒就叫預算報告。

劉巴一聽這話,立刻找出來兵部的結算文書出來,仔細的看了一遍。

確實,兵部的結算報告寫的很細,列舉的數字也很實在和詳細,給出的金額也很合理.但僅此而已啊,劉巴真看不出兵部的結算報告和其他部的有什麼區彆。

張溪當時就急了。

怎麼能冇有區彆呢,當初為了弄這份報告,你知道我做了多少調查,讓薑維和張裔兩個人統計了多少數據麼?!

張溪當場給劉巴講述了自己寫這個報告的整個過程。

你要征發郡兵和戍卒,得先知道各州縣的丁口數量吧.當初張裔為了這個事兒可以說是冇少往戶部跑,天天的翻個州縣登記在冊的丁口數量。

要打造軍械,你得知道工部將作監的產能吧,現在整個大漢就一個將作監,兵部並冇有單設獨立的將作監,所以得搞清楚將作監的鐵器打造安排,兵部的器械什麼時候能打造完成,每月能完成多少.薑維跑工部,差點把好脾氣的工部員外郎諸葛均都給惹毛了。

這還隻是兩個簡單的例子,剩下還有諸如去吏部查詢有武職在身的官吏名額,低級武官的俸祿發放標準,製定新征召郡兵和戍卒中低級武官的數量等等,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很多的數據要收集的。

而這倆蒐集到了所有的數據後,張溪還得帶著兩個人再三覈算這些數據,製定明年的征發計劃,思考可能遇到的特殊情況,如果不能按照計劃完成征召或者軍械更新的話需要采用什麼要的補足手段,而這些手段又要花多少錢.

張溪這個人是閒了一點,但張裔和薑維兩個人,那可是一點都冇閒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