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雞翅膀 作品

第294章 對策

    

-

崇禎抬抬手示意楊嗣昌繼續說下去,楊嗣昌暗暗吐了口氣,這才繼續說道:“陛下,臣之策說來簡單,不過十二字而已——先急後緩,先內而外,先易後難。”

“何解?”崇禎來了點興趣,身子微微站直了,楊嗣昌見狀,更加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解釋道:“陛下,如今四方紛亂,但諸事也分輕重緩急,江南奴變、湖廣苗亂、福建兩廣的夷擾,此等亂事,不過是疥癬而已,無礙於大局,朝廷隻要騰出手來,單靠一省之力便能解決,故不足為慮。”

“川貴雲南之患,造亂土司欲在西南重現萬曆年東虜老奴之舉,老奴崛起皆因我大明輕視之故,朝堂陷於國本之爭,高淮亂於遼事,放任老奴一統女直三部,以至製無可製,故而對付西南諸部土司,隻需依規蹈矩、以蠻製蠻即可,陛下當給予秦老夫人更多信任,有她鎮守西南,定然安然無憂。”

崇禎輕輕點點頭,楊嗣昌繼續說道:“其餘零星民亂,不過烏合之眾,陛下無需費心,天下雖紛亂不休,但如今最緊要者在於三處——山東兵變、山西賊亂、遼東東虜。”

“山東登萊,乃是遼東重鎮的後勤之地,遼鎮糧草、軍備、物資,多靠登萊海運,孔有德等人若占據登萊,等同斬斷遼鎮命脈,遼鎮必然大亂,若此時東虜趁隙攻打,遼鎮被破,則京師危在旦夕!”

“二則山東毗鄰京畿,往京師一路一馬平川,若亂軍轉兵往京師而來,京師必然危急,且山東乃是溝通南北的漕運要道,若亂軍占據山東截斷運河,京師百萬人口、邊鎮那麼多兵馬,如何能養活?”

“故而山東亂事最為緊要,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楊嗣昌朝崇禎行了一禮:“陛下,大淩河戰後,東虜軍兵也損傷不少,短時間內應當不會南侵,臣請陛下調薊鎮留守的關寧精銳入山東平亂,叛軍新叛、人心不齊,又有孫巡撫坐鎮登州堅城、火炮眾多,此時若雷霆一擊,叛軍必然哄散,山東兵變自然可平,此即先急後緩之策。”

崇禎臉上浮現出一絲猶豫來,看向京師:“遼鎮新敗,關外精華全軍覆冇,遼鎮隻能閉門自保,東虜恐會集兵效仿己巳舊事,此時薊鎮萬般緊要,守軍不可輕動,之前周閣老與朕說,孫元化在登州大興土木、購置火炮,將登州修築得如鐵桶一般,叛軍必不可攻取,加之孫元化對孔有德等人優容有加,叛軍因缺糧而嘩變造亂,隻要補足糧餉,想來是能夠招撫的,朕覺得周閣老所言有理,暫且等待孫元化招撫結果再做處置吧。”

楊嗣昌眉間一皺,周延儒當然希望孫元化能夠招撫叛軍,畢竟孫元化這巡撫之位算是他扶上去的,但若是叛軍不受招撫,錯過了這最佳的平叛時機,之後恐怕就要耗費成倍的精力和人力物力去平靖山東了。

隻可惜己巳之變給崇禎留下的心理陰影太重,他根本不敢冒險抽調薊鎮的精兵去平叛,天子心中既然有了打算,楊嗣昌還能說些什麼呢?

“陛下乾坤獨斷,此事自然由陛下裁決!”楊嗣昌吹捧一句,直接略過這一策,繼續說道:“陛下,先內而外便是對付東虜之策,東虜雖凶蠻,但終究隻是外患,造亂於國朝肩臂之地,即便侵入腹心,也不能久留,而流寇匪賊則禍亂於腹心之內,若聽任腹心流毒,臟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徒有肩臂又有何用?故而平東虜非我大明緊要之事,平賊寇纔是朝廷重中之重!”

“賊寇興起,與東虜有不少關係,如今造亂秦晉的流寇、武鄉賊、交山賊等部,不少便是己巳之變中嘩變反亂的勤王之軍,曹文詔、張鳳儀接連兵敗,也是因為朝廷被大淩河戰事困住,無法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援,朝廷每次集中精力對付東虜,賊寇便會趁勢而起,自天啟年至今,無一不是如此。”

“故而臣請陛下行先內而外之策,與東虜暫且停戰,集中力量圍剿腹心之地的流寇匪賊,平靖腹心之後,方能全力對付東虜!”楊嗣昌悄悄瞥了一眼崇禎的臉色,見他麵上冇什麼改變,隻是低頭沉思,這才繼續說道:“陛下,東虜大淩河得勝,遼鎮隻能閉門自保,東虜無後顧之憂,必然先動手剪除我大明羽翼,以平定側翼,短時間內不會與我大明再開戰,陛下正好藉機從容佈置。”

“一則,可暗中選派官吏前往遼東,以和談為名麻痹東虜,使東虜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二則,當於宣大等地增開馬市,以市賞重利誘林丹汗與蒙古諸部,使其協助我大明牽製東虜。”

“三則,朝鮮雖被迫屈從東虜,但國朝於朝鮮有再造之恩,朝鮮國內奉迎大明的勢力依舊廣大,陛下可暗遣使者入朝鮮將這些勢力組織起來,鼓動朝鮮叛虜歸明,東虜欲侵吞蒙古諸部、又要對付朝鮮,必然無暇南顧,我大明便有時間調兵遣將、編練兵卒、全力圍剿流寇匪賊,若是順利,待東虜騰出手來,我大明腹心之患亦解,剿寇之後亦有強軍良將能用,正好能與東虜對抗。”

“此策.......朝中反對之聲必然不少......”崇禎搖了搖頭:“國朝兩百餘年,從未聽過與外虜議和之事,若朕開此先例,怕是會為天下萬民唾罵。”

楊嗣昌心中一沉,崇禎到現在還想著自己的名聲,冇有他的支援,此策如何能行?可若是不能與東虜的對抗中掙脫出來,又如何能集中力量對付賊寇?

“陛下,英武如漢高祖、唐太宗,尚有白登、渭水之盟,與虜議和,又損傷了他們的英明嗎?”楊嗣昌急切的勸說道:“陛下,朝中百官,以大言邀名的多、公心為國的少,他們聒噪幾句,陛下全當鳥叫便是,不必理會。”

崇禎輕輕點了點頭:“此事容後再議吧,第三策當是對付流寇匪賊的吧?如何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