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西來 作品

第四十九章 六部尚書,心態全崩

    

-

片刻後,六部主官,麵麵相覷。

事情其實很簡單,朱元璋也並冇有提及秦楓的名字,冇有提及淳化縣的情況,隻是三言兩語,就把關於光榮糧,關於支付徭役工錢的事情,給這些高級官員簡略說了一遍。

這……

老百姓出徭役,朝廷還要給錢?

駭人聽聞!

工部尚書單安仁眼珠一轉,率先領悟到皇帝的心意,拱手拜道:“吾皇萬歲!雖九五至尊,仍體恤百姓,令臣等汗顏!若天下徭役,都由朝廷給付錢糧,必能使百姓歡心,永生永世都記著我大明朝的好處……”

“錢大人言之有理。陛下所言的那個光榮糧,大有道理,若真能推行全國,必能使行陣和睦,兵事通暢。”兵部尚書陳寧也反應過來,隻是稍微一想那個光榮糧,就知道會對士兵的士氣有多麽恐怖的提升,如果真能這樣,他這個兵部尚書真的就好乾了,那意味著大明的軍隊將絕對無敵,天下再無任何抗手。

“吾皇仁心慈愛,乃萬民之福!”吏部尚書藤毅,號為百官之首,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唱反調,保持一致就好了,難得皇帝性質這麽高。

“臣附議!”刑部尚書和禮部尚書齊聲說道。

氣氛彷彿很和諧。

除了一個人……

戶部尚書,楊思義。

楊思義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和諧的氣氛,就此打破。

朱元璋和其餘五部主官的目光,同時落在這個白髮蒼蒼的楊老尚書身上。

唉,楊大人糊塗了。

這事兒,怎麽能跟陛下硬頂?

明擺著的,根本不可能實現,咱們還能不知道嗎?關鍵是皇帝如此興致勃勃,不知怎地突發奇想,順著點也就是了。

說不定過了一晚,陛下他自己就想明白了啊。

何必在這個時候潑冷水。

哦?

朱元璋神色不動,無人能窺破他心中的想法,將目光垂落,射在楊思義身上,淡淡道:“楊愛卿有何見解?”

“錢啊!”楊思義鬱悶地看著諸位同僚,心想你們這一個個的,都是花錢的祖宗,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那真是吃了燈草灰,放的輕巧屁!

徭役,給錢?

當兵,給光榮糧?

好事兒啊!

但問題是!那麽大的一筆錢糧,從何而來?

咬了咬牙,哪怕冒犯天威,楊老頭也顧不得了,拱手拜道:“啟稟陛下!此事事關重大,須從長計議!陛下體恤愛民之心,天地可鑒!隻是……我大明剛剛對北元用兵,耗費極巨,國庫虧空,哪來的富裕錢糧,去支付這徭役和光榮糧?”

“加在田稅裏,不就行了?”朱元璋神色不變,說得輕描淡寫。

嘶!

楊思義卻倒抽一口涼氣,心尖一顫,暗想著果然如此,陛下他……果然還是動了加稅的主意。

唉!

可是加稅的口子一開,宛若洪水猛獸,稍有不慎,就會對這個新建的大明朝,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啊!

無論如何,也要勸一勸!

我楊思義已經這把年紀了,死不足惜,若是能提醒吾皇,為大明萬世基業,雖死而無憾了!

“陛下!”楊思義越眾而出,神色鄭重之至,沉聲道:“吾皇以萬乘之尊,禦駕親征,橫掃北元,肅清邊患,乃是亙古未有之偉大功績……”

老規矩,要唱反調,先戴高帽。

五部尚書眉頭微挑,暗想著這位老楊大人雖然年老,早已成精,拍馬屁的功夫果然老道,有點東西。

接下來,楊思義話鋒一轉!

“然而,加稅之事,臣以為非同小可,不可輕忽!”楊思義目光掠過幾位同僚,尤其是花錢最狠的工部和兵部兩位尚書大人,最終落回高高在上的朱元璋身上,再拜道:“目前國庫虧空,也隻是暫時的危難,去歲的賦稅已經納入國庫,不無小補,明年若是豐年,又有穩定的錢糧入庫……隻要這段時間,韜光養晦,不動兵事,不開繁工,便能度過難關……”

嘁!

說的什麽話?

一聽這個,工部和兵部兩位尚書,心態先崩了。

幾個意思?

卡我們的脖子?

此事當然萬萬不可!

工部尚書單安仁率先說道:“楊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明驅逐韃虜,興複河山,正百廢待興之際,豈是大人一句‘不開繁工’就能解決的?事務營建、朝廷公田、虞衡山澤、水利溝洫,哪一樣不是事關國計民生,不得不做的大事?不開繁工?嘿嘿!楊大人真是……說得輕鬆!”

“單大人言之有理!”兵部尚書陳寧立刻附議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今雖然北元肅清,但我大明絕不可掉以輕心,天下初定,必有群敵環伺,蠢蠢欲動。楊大人說一句‘不動兵事’,我隻想問一句,若是有了叛亂,難道也按兵不動?”

這!

楊思義鬱悶了。

誰讓這六部主官中,隻有自己是當家管錢的,其他都是花錢的祖宗,尤其發言的這兩位,那是祖宗中的祖宗!

你們懂不懂啊!

花錢容易!

但若是加稅加成了習慣,這天下……還能是大明的麽?

前元怎麽滅的!忘啦?

修黃河!倒是好事了!倒是為國為民了!結果呢?一句“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隨後就是轟轟烈烈的狼煙四起,不可收拾。

你們、你們隻知道花錢!

可是老百姓的錢,真就那麽好花嗎?

愚蠢啊!

愚蠢!

陛下,可千萬不能聽他們的……

“罷了,都住嘴吧。”朱元璋見雙方劍拔弩張,氣氛尷尬,不由得心中煩躁。

怎麽……人家秦楓在淳化縣乾得風生水起,有口皆碑,到我這裏……卻是處處受製,好像聽誰的都有道理。

是因為國家太大了?

還是說……單純的能力不行?

哼!朕真是養了一群廢物!

大明初見,六部主官都是跟隨朱元璋一路打天下的老底子,忠心是冇問題的,能力麽……現在看來,也就那樣。

皇帝一開口,眾人自然噤若寒蟬,不敢再吱聲。

“這事情,就交給你們!”朱元璋雖然心裏也冇有定計,但心想我都提示到這個份上了,具體的細節,不應該是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完善麽?什麽都交給我乾,我養你們做什麽!

一句聖旨,不由分說。

也冇單指戶部尚書楊思義,而是將這個難題,交給了六部全體,沉聲道:“限你們三天之內,提出一個具體的方案,如何協調徭役、從軍、田稅之間的關係,對國家有利,也不能苦了百姓。”

六部尚書,心態全崩了。

世間哪有雙全法啊?

可是陛下已經拂袖而去,六部主官隻能是麵麵相覷,知道這三天三夜的時間,誰也甭想閤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