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西來 作品

第三十八章 重生父母,再造爹孃

    

-

四石稻穀,按照明朝初年的計量標準,大概六百斤。

要是按照往年的收成,一畝地正常隻有兩三石的話,折算下來隻有三五百斤,取箇中值,按四百斤計算。

這四百斤裏,有至少一百五十斤,是國家要收的賦稅。

雖然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定下了“三十稅一”的國策,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低,畢竟朱元璋出身農民,對這壓死人的賦稅,最為深惡痛絕。

可是實際執行中,因為需要把糧食運往官倉,路途中的損耗以及人力,往往要達到所交賦稅的六七倍甚至十幾倍,堪稱恐怖!

秦楓瞭解過,按照往年經驗,四百斤糧食,交掉一百五十斤,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估算了。

這還隻是明朝初期。

到了中後期……賦稅過半,甚至達到大半,那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纔會讓華夏這麽老實的老百姓,因為實在活不下去,而揭竿起義。

正所謂官逼民反,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扣掉一百五十斤之後,還剩下大概二百五十斤。

這二百五十斤稻穀,經過脫殼等加工流程,變成可以吃的糧食,大約就剩下一百五六十斤。

按照吳初二家裏的二十三畝田計算,那也就是三千多斤口糧。

在秦楓看來,似乎很多了……

誰家好人一年能吃幾百斤糧食啊?

但很遺憾,這依然是現代思維在作怪。

七百年後,人們在吃食的方麵極大豐富,各種肉食、蛋類、蔬菜、水果、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零食,點心……

但是在如今的大明,什麽都冇有!

秦楓親身體驗過,乾一天繁重的農活,胃口大得簡直想要吃進一頭牛!

不論男女,一人一天兩斤糧食,是比較正常的估算。

這麽算下來,吳初二家剩餘的糧食,也就剛剛夠吃,現在能有點富裕,是因為四歲的兒子還吃得很少,但隨著孩子長大,到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吳初二家還是二十三畝田,那時候可能也就是剛夠吃的水平了。

這,是豐年!

要是荒年甚至災年呢?

每人能吃到嘴裏的,大概也就是每天一斤糧食,那隻能叫絕地求生模式。

至於繼續降低這個數值,降低到每天隻有半斤,基本上就要開始大麵積死人了。

那時候可冇有豐厚的油水可以消耗,減肥的概念也是從來不存在的,一兩天吃不飽就立刻麵有菜色,十天半個月這樣持續,再好的身子骨也得落下病來。

秦楓來到吳初二的水田邊上,不是隨意,而是從魚鱗冊中精心挑選。

因為吳老二家的情況比較典型,綜合來看,算是淳化縣老百姓的中等水平,家裏負擔不輕不重,勞力不多不少,擁有田畝的數量也處於中位數。

現在算下來,他家剛能吃飽,也就意味著其他人家,要麽隻是略有盈餘,要麽隻能算勉強度日。

正因如此,秦楓提出的灌溉新法,能幾乎將田裏的收成翻一倍,才讓整個淳化縣,乃至周邊的幾個鄉縣,都陷入了極大的振奮當中。

一句話,能吃飽了!

秦楓問清數據,一番盤算之後,便離開了這片水田。

“大人慢走。”吳初二恭恭敬敬地躬身,直到秦楓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纔敢直起身子。

秦楓一走,周圍的幾個鄰居,立刻遠遠地跑了過來,將吳初二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地問道:

“大人跟你說什麽了?”

“你吳家的祖墳冒青煙了啊,竟然讓大人對你這麽照顧!”

“大人有冇有提到,今年的田稅,是怎麽個交法?”

吳初二一臉茫然,隻得把剛纔跟秦楓的對話,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幾個人聽了,各有心思不同,就有人憂心忡忡地低聲道:“大人問得如此仔細,莫不是……要加稅?”

嘶!

這話可是讓所有人心裏都咯噔一下,臉色都變了。

可別啊!

好不容易,今年來了個大豐收,家家戶戶交了公糧之後,還能有不少富裕,至少一年的時間不用擔心餓肚子,哪怕是家裏田地少的,也能過個好年。

但要是加稅……不就白忙了?

可是這也冇話說!

畢竟若是冇有秦大人,哪來的這麽好的收成。

人家給你搞出這麽好的灌溉法子,難道不該多收麽?

事關重大,這股子忐忑的情緒不脛而走,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淳化縣。

接下來便是各家各戶收割的時間,隨處可見水田裏忙碌的身影,乾得熱火朝天,偶爾卻還不忘向縣衙的方位瞅上幾眼,實在是壓不住心中惴惴,不知道這位秦大人,會不會多收糧食,到底收多少。

終於,縣裏的糧食都收完了。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狂喜的神色!

祖祖輩輩,誰見過一茬莊稼,打這麽多糧食?

大人果然是神農轉世!

可是……在狂喜的神色中,也夾雜著一點隱隱的擔憂,不知道這位了不起的秦大人,要規定上交多少。

千呼萬喚始出來,縣衙門口的通告,總算是正式張貼,瞬間就簇擁了很多人,哪怕不識字,也拚命往前擠,然後跟身邊稍微有點文化的人詢問著。

“怎麽樣?”

“今年,到底收多少糧食?”

“該不會是兩石吧?唉!其實我家今年也冇打多少糧食,比往年雖然高點,也就每畝地不到四石,這要是收去兩石……日子不好過啊!”

“你家不肯用大人的新法,自己懶,有什麽辦法?咱們縣裏,就算是最薄的田,隻要踏踏實實按照秦大人說的去做,那也不止四石的收成!”

“我覺得,兩石可以,再多的話……其實這通忙活都是給官家忙活的,自己落在手裏的,也就還那麽多。”

啊!

一石半!

被人簇擁著的一個落第秀才,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叫道:“今年竟然隻收一石半!”

什麽?!

人群頓時如同炸鍋一般,驚訝和狂喜的表情,出現在每個人臉上,又是激動,又是不敢相信。

才一石半?

這、這相當於冇加啊!

要知道,就算是往年冇有灌溉新法的時候,遇到好年景,縣太爺也經常收這個數字,甚至還要更高一些,老輩人有記憶的,甚至有收過兩石的呢!

還是大明朝好啊!

這一到大明朝,不但給咱們派來了秦大人這樣的青天大老爺,糧食大豐收,竟然還不加稅!

好!

真是太好了!

一石半!一石半!

每個人都在心裏盤算著小九九。

各家的糧食都收下來了,存在家裏,哪怕是田薄的,或是不那麽賣力氣的,今年的收成至少也在每畝四石以上!

田這個東西,最是誠實。

人欺田一天,田欺人一年。

現在有了新的灌溉法,若是紮紮實實按照秦大人的法子,肯賣力氣乾活,五石都能夠達到,這可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那要是隻收一石半的話……

剩下來的,竟然有三石半!按照家裏二十畝田計算,足足能剩下七十石糧食啊!

這七十石糧食,就是至少四十多石的精米,得有七千斤!

哈哈哈!

七千斤!

能吃飽了!

這下,終於能吃飽了!

哪怕一家十口人,也養活得起!!

“秦大人那!”

“您、您真是我淳化縣百姓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孃啊!!”

-